close
印加城塞薩塞華曼(Sacsayhuaman)是庫斯科近郊最壯觀的古跡,駐守於城北高地,其名意思為‘滿足的禿鷹’,象徵了一隻居高臨下守護京城的神鷹。 堡壘最突出的部分是三層崪然高聳的鋸齒形城牆,牆身長約400米,高逾12米,厚達3米,各有22道Z形折角, 獨特的曲折設計較平面城牆更爲優勝,若有敵人攻城可輕易從高處向折角予以側翼還擊。
薩塞華曼堡的鋸齒形城塞
薩塞華曼原型 (資料圖片)
雄偉的城牆以典型的印加嵌石法建造,沿用的‘磚塊’卻大多是重型的安山岩石墩,其中較大型的單一塊已高達5米,重逾百噸。 雖然每塊巨石皆沉重無比形狀各異,但到了印加人手中卻似乎變成了輕型的四方積木, 能隨意懸吊空中,層疊拼搭,再密合緊鎖成一幅幅完美的立體拼圖。 一切彷彿是個古老的魔法遺跡,既莊嚴宏偉又詭秘魅惑!!
比人高出兩三倍的“磚塊” (資料圖片)
與庫斯科的印加宮殿命運相同,薩塞華曼亦未能逃過殖民者的蹂躪,城牆高處以較輕型石磚建造的部分早已被拆毀,但西班牙人對底層堅固的巨岩牆基卻完全束手無策,令壯觀的城塞得以保存至今。
薩塞華曼戰役 (資料圖片)
薩塞華曼曾是西班牙侵略戰中最悲壯的戰場之一,1536年,印加故王之侄芒科(Manco)率領千軍發動起義,奮勇的印加戰士曾一度擊退敵軍重奪城塞,可惜血肉之軀最後終歸敵不過兇猛的火槍砲彈,在薩塞華曼高地上,末代印加武士的鮮血匯流成河,招來了漫天盤旋不去的安第斯禿鷹……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