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中部山國玻利維亞(Bolivia)是南半球地勢最高的國家,面積110萬平方公里,包含了三個鮮明的地理區域:西部寒冷荒瘠的大高原、中部豐沃蒼翠的霧林山谷、及東部潮濕炎熱的雨林低地,極端的地勢落差造就了變化多姿的景色風貌,而封閉偏遠的位置更為玻利維亞保留了一分珍貴的原始純美。

南美深心遊[二]玻利維亞(Bolivia):簡介

坐鎮玻利維亞西部的南美大高原阿蒂普拉諾(Altiplano)是喜瑪拉雅山範圍外世上最宏闊的高原,平均海拔3800米,面積逾12萬平方公里,高原區自玻利維亞腹地蔓延至秘魯、阿根廷及智利三國邊域,其上更拔起了兩道壯麗山脈,東邊的歷亞山脈(Cordillera Real)交織了延綿200公里的冰峰峻嶺,西部的奧希丹特爾山脈(Cordillera Occidental)則是一個火山溫床,曠遠蒼茫的高地和火山礦物奇妙結合,締造了色彩幻化的鹽湖、瑰紅光譜的山丘、峭拔披雪的火山、煙霧漫騰的地熱噴泉等奇幻風光。

南美深心遊[二]玻利維亞(Bolivia):簡介

位於阿蒂普拉諾北部的迪迪喀喀湖(Lake Titicaca)是世上海拔最高的巨湖,面積逾8000平方公里,海拔3820米,水色明澄碧藍,並身兼南美洲的文化搖籃,曾孕育過蒂華納科及印加等偉大古文明,現時湖周範圍仍散落了許多重要文化遺產及古樸的傳統村落。 阿蒂普拉諾的中部地標則有海拔6540米的薩哈瑪火山(Volcan Sajama),全峰粉雪的孤錐在平坦空闊的4000米高漠上巍然兀立,既是玻利維亞的第一高峰,亦是安第斯火山的峻美經典。 阿蒂普拉諾南部則伏臥了世界第一大鹽原烏尤尼(Salar de Uyuni),蘊含超過100億公噸的純淨鹽晶,覆蓋面積逾一萬平方公里,白茫炫目的鹽海一望無際直奔天邊,也許是世界奇景中一顆最璨亮的滄海遺珠。

南美深心遊[二]玻利維亞(Bolivia):簡介

歷史背景

據歷史學家估計,玻利維亞最古遠的人類足跡是來自西伯利亞的遊牧民族,他們在大約兩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首先通過白令海峽到達了北美洲,一萬年後逐漸遊移至南美大陸, 到了公元前三千年,一些小型農業部落開始出現,形成了早期的‘玉米文明’。

公元前600年左右,強大的蒂華納科文明(Tiahuanaco)開始在迪迪喀喀湖東岸崛起,他們在藝術、天文、農業、水利、紡織和建築方面都成就卓越,在其全盛時期蒂華納科曾雄霸整片阿蒂普拉諾高原,是印加文明出現前南美洲最鼎盛的帝國。

南美深心遊[二]玻利維亞(Bolivia):簡介

蒂華納科在公元13世紀漸轉衰落,15世紀初期來自秘魯的印加文明又承接興盛,可惜卻在短短一個世紀後遭西班牙殖民洪潮強勢吞噬,16世紀中期西班牙人在阿蒂普拉諾南部的麗克山發現了豐厚無底的銀礦,玻利維亞隨即晉身殖民帝國最重點的採銀寶庫,方圓千里的原居民皆被虜為奴,黑暗的礦坑自此成爲了數以百萬印第安苦奴的葬身之地。

南美深心遊[二]玻利維亞(Bolivia):簡介

自十七世紀末期開始,各地印第安人陸續發起了一連串可歌可泣的革命抗爭,可惜卻均以失敗告終,直至1825年玻利維亞才贏取了獨立,然而獨立後的新共和國卻似乎無力改寫悲慘命運,其廣闊的領土不幸成爲了四周鄰國的侵佔標靶,智利更於1879年的太平洋戰爭成功奪去了西部最資源豐富的沿岸地帶,令玻利維亞從此成爲了一個與海隔絕的内陸山國。

内政方面玻利維亞亦長期處於動盪之中,腐敗的軍事政權及頻密政變令其短短的歷史中出現了近200屆政府之多,直至80年代中期局勢才逐漸趨向穩定,長期動盪帶來的後果是持續落後的社會經濟,現時玻利維亞約有七成人口生活在赤貧線下,屬南美洲最貧窮國家之一 。

南美深心遊[二]玻利維亞(Bolivia):簡介

人口及語言

玻利維亞是南美洲原住民比例最高的國家,全國一千百萬人口(2023)六成以上均為蓋丘亞(印加後裔艾馬拉族(蒂華納科後裔)的印第安人,其餘的則主要為歐印混血兒。 儘管官方語言是西班牙文,但全國只有約七成人會說西班牙話,而且只是作爲第二語言,最普及的印第安母語艾馬拉語(Aymara)和蓋丘亞語(Quechua)均為官方認可,一些地區性的少數民族也保留了各自的方言。

08 玻利維亞彩布 (明信片).jpg

玻利維亞及鄰國秘魯的高原山區過去是蒂華納科及印加等古文明的腹地,雖然經歷了漫長的殖民統治,原居民族卻堅守傳統文化,印第安女子日常仍穿著有族裔特色的統一服裝,民族的語言、傳統的信仰、節慶、音樂、舞蹈和生活文化依然世代傳流,在壯闊的大地上展現絢爛色彩。

arrow
arrow

    風子 Sea 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