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深心遊[一]智利(Chile):簡介

夾擠於太平洋及安第斯山脈之間的智利(Chile)是世上最綿長的國家,面積76萬平方公里,平均闊度不足200公里,長度卻綿延逾4300公里,從回歸線以北的亞熱帶區一直延伸至接近南極的寒帶。

南美深心遊[一]智利(Chile):簡介

智利西邊是長達6400公里的太平洋岸線,東面的安第斯山脈(Andes)劃分了智利與鄰國阿根廷和玻利維亞的界線,北部地勢逐漸升高並漸趨荒蕪貧瘠,當中坐落了地球上最乾旱沙漠——阿塔卡馬(Atacama Desert)。 荒涼枯寂的阿塔卡馬蘊含豐富礦物資源,亦是智利最色彩鮮明的風景區之一,包羅了斑斕的五彩岩谷、火山、鹽湖、活沙丘、地熱溫泉及古樸的印第安村落等。

南美深心遊[一]智利(Chile):簡介

智利南部的巴塔哥尼亞(Patagonia)是一片人煙稀少的荒寒天地,唯讓明淨的萬年冰川、幻彩湖泊、岩嶺雪峰、群島峽灣保留了最原始的瑰麗。 位於巴塔哥尼亞南端的火地島(Tierra del Fuego)是南美洲最大島嶼,北是貫穿南太平洋及大西洋的麥哲倫海峽(Strait of Magellan),而南合恩岬角(Cape Horn)則是南緯56度的世界盡頭,這裡幾乎長年都面對著怒吼席捲驚濤駭浪,也許是世上一塊最淒冷動盪的天涯海角。

南美深心遊[一]智利(Chile):簡介

而在智利中部卻坐落了一條長約1000公里的溫暖河谷,河谷北部遍佈了綠油的葡萄園和農莊,南部則是風光如畫的湖區勝地,區内的標記景色是一座座如富士山般的銀白錐峰,如壯美的奧索諾火山(Volcano Orsono, 2660米)維亞歷卡火山(Volcano Villarrica, 2847米)等。

距離智利大陸3700公里的復活島(Easter Island)是南太平洋最偏遠隔世的孤島,面積僅117平方公里,方圓千里盡是無涯汪洋,小島上卻棲身了大群由先進古文明遺留下的宏偉神像,是世上最奇秘古跡之一。

南美深心遊[一]智利(Chile):簡介

安第斯山脈

長逾七千公里的安第斯山脈(The Andes)瀕沿太平洋岸線縱貫南美大陸全境,北起熱帶的加勒比海地區,穿越委内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及阿根廷七國,直至冰寒的亞南極地帶,覆蓋面積達二百萬平方公里,緯度跨越赤道及寒帶,是世界上最綿長的山系。

安第斯山脈出現已超過一億年歷史,由太平洋納斯卡板塊(Nazca Plate)東面的南美大陸板塊(South American Plate)擠壓推進形成其造山運動至今仍然活躍,並蘊籍了為數衆多的活火山。 安第斯的山勢起伏多變,西高東低,中部的大高原平均海拔達4000米,阿根廷6960米的阿空加瓜峰(Aconcagua)是安第斯的最高峰,亦是世界最高的死火山,而厄瓜多爾5897米的克托帕希峰(Cotopaxi)則是世上最高的活火山。

極端的緯度範圍和海拔落差成就了豐饒多姿的自然風光和生態系統,由厄瓜多爾的赤道火山到阿根廷的冰封極地、由哥倫比亞的暴雨河谷到智利的無雨沙漠,全都匯聚一身。

南美深心遊[一]智利(Chile):簡介

歷史背景

遠早於歐洲人踏足南美洲之前,智利已聚落了衆多原居民族,北部高原的艾馬拉民族(Aymara)、中山區的迪亞奎塔人(Diaguita)南部森林的馬普丘人(Mapuche)等。

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受命西班牙國王穿越大西洋探索一條通往印度的航綫,途中哥倫布意外登陸了中美洲的加勒比海島嶼,他誤以爲已抵達了印度,更把當地膚色黝黑的原居民稱作印第安人(Indians)。 1498年哥倫布再度重臨並進一步南下探險,這次他成功到達委内瑞拉,成爲了首位踏足南美洲的歐洲人。

自從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帝國便開始謀略攻佔這片資源豐厚的處女大地,1535年成功取替了南美洲最強盛的印加王朝,殖民勢力在1540年抵達了智利,亦改寫了所有原居民的命運。殖民時期的智利社會明顯按種族劃分階級,西班牙人以貴族姿態坐鎮高層,中層爲歐洲印第安混血兒,社會階梯的最低層則是當時爲數衆多的印第安人,霸權剝削使純種印第安人不斷減少,而歐洲混血兒很快就成爲了社會的核心支柱。

南美深心遊[一]智利(Chile):簡介

到了19世紀初期,人民對殖民政府高壓苛政的不滿漸趨白熱化,他們對獨立的渴求形成了一股強大力量,1810年革命之火一觸即發並迅速蔓延南美各地,來自北方的玻利瓦爾將軍(Simón Bolívar)和南方的聖馬丁將軍(José de San Martín)兵分兩路同時展開自由之戰,玻利瓦爾在哥倫比亞旗開得勝後一直率軍南下,聖馬丁則從阿根廷攻入智利,兩軍在1824年匯合秘魯,終為長達近300年的殖民王朝劃上句號。

智利在1818年正式宣告獨立,然而當時的版圖比現在的卻要小得多,只包含了中部河谷及與南北鄰國共享的一些灰色地帶。 智利於1836年首先向秘魯宣戰,為隨後的一連串擴張國土行動展開了序幕,在1879-1883年的太平洋戰爭中(War of the Pacific)智利成功奪取了秘魯南部大幅土地及玻利維亞所有的沿海地帶,令北部疆界大大延伸,加上南部地區與阿根廷的邊界協定,成就了現今的綿長國境。

01 Concha y Toro葡萄園.jpg

人口及語言

智利總人口超過一千百萬(2020),當中約30%為白種人,65%歐印混血兒,而原居印第安民族如北部的艾馬拉人(Aymara)和南部的馬普丘人(Mapuche)等合共只佔全國人口不足5%跟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一樣,西班牙語是智利的官方語言,一些少數民族亦保留了原族母語如艾馬拉語、馬普東根語等。

在復活島則有人口約千,其中約4成為智利移民,6成為玻利尼西亞(中太平洋)血統,他們仍會講玻利尼西亞(Polynesian)語系的拉帕努伊(Rapa Nui)語。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南美洲旅遊 智利旅遊心得
    全站熱搜

    風子 Sea Se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1) 人氣()